ZKX's LAB

刚出梅,又入伏,这些细节要注意!

2020-07-24新闻7

“马拉松有42公里,今年的梅雨季有42天”。在经历了本世纪最长的一个梅雨季后,7月21号的上海终于出梅啦!

我们终于可以和湿哒哒、潮叽叽的天气说再见了!出梅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衣服不干、东西发霉了,那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且慢,疾控君还有一些健康小贴士要提醒大家注意哦。

01

重新检查一下家里的粮食、织物及容易忽视的部位,及时清除霉菌,保护健康。

梅雨天的高温高湿,是霉菌的最理想生长环境。之前疾控君已经提示过各位小伙伴注意梅雨季的谷物霉变问题: 梅季到了,你家的米还好吗?

现在梅雨季总算结束了,大家可以把厨房里存放谷物的容器都打开看一看,检查是否有食物霉变。霉变的谷物往往含有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类比较危险的真菌毒素,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 更是I类致癌物,有明确证据表明对人类致癌,致癌性还很强,对肝脏毒性也很大。因此疾控君建议大家,一旦发现有食物发霉,无论发霉部位和面积大小、程度轻重,均应及时处理、不再食用。

除了食物,家里的衣服、被子、床单被罩等织物也往往是梅雨季节的受害者。一般来说,上海地区导致织物发霉的主要菌种为黑曲霉,这类霉菌不太会分泌真菌毒素,因此织物发霉对健康的影响有限,但如果您对这类霉菌有过敏史,接触这类霉菌就会导致皮肤过敏,或者出现喷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因此在合适的天气及时晾晒并妥善保管织物是很有必要的。梅雨季后的盛夏时节,紫外线强度高,阳光直射下温度也很高,可以有效杀灭织物中的霉菌,是一年中最适合晾晒床上用品及衣物的时节。但是大家也要注意,清洗晾晒后的织物,最好能用真空袋抽空后保存,这样能起到更好的防霉效果。

另外,空调出风口、散热片和过滤网等“隐秘的角落”也是霉菌容易聚集的地方,酷暑来临之际千万不要忘记查看这些地方,如果有发霉情况要及时清洗晾晒。具体的清洗方法请见: 春暖花开,除了羽绒服,空调也要洗洗“收”起来~

02

酷暑来临,做好防暑降温措施

梅雨季一结束,就意味着每年温度最高、最“烤”验大家身体素质和意志力的盛夏拉开了序幕。本市将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除了期待突然出现的午后雷阵雨来一解暑热,烈日防暑降温工作关键还得靠自己。

预防中暑,需要衣食住行“四管齐下”:

★ 选择轻薄、透气、宽松、浅色的服装。

★室外活动时,佩戴遮阳帽、墨镜,涂抹SPF30以上的防晒霜。

★高温下活动或工作时,勤喝水,以温水和运动饮料为宜,避免饮酒及含酒精的饮料。

★补水应每次适量、多次补充,出汗较多时需适当补充盐分。

★清淡饮食,补充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尽量待在凉爽的环境,如无法降低环境温度,可用凉水擦身、洗脸来降低体温。

★ 一旦气温升高至32摄氏度以上,电扇对于减少中暑发生的效果甚微。因此对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等人群,在家中安装并使用空调是最根本的预防中暑措施。

★外出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并避免长时间直接暴露于阳光照射下。

★不要把孩子、老人留在熄火的汽车内。

现在还处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大家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也要继续保持勤洗手、戴口罩的好习惯。

另外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并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最后还少不了西瓜、棒冰、绿豆汤、蒲扇、凉席~~~夏天的味道呀~~~

供 稿:伍 晨 陈非儿

编 辑:胡逸欢

审 稿:宓 铭 吴春峰 郭常义

#跑步#中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