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雍正王朝:刘墨林究竟是怎么死的?真相或许并非为救弘历那么简单

2020-07-26新闻9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段剧情不知道是导演刻意没拍,还是后来被剪辑掉了,那就是关于刘墨林的死。

关于他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来自于二月河的原著小说《雍正皇帝》,刘墨林是在苏舜卿被人强暴投河后,郁郁寡欢,被雍正帝派到了年羹尧军营,最终被年羹尧手下毒死。

另一种说法就是剧中弘历亲口所说的,弘时派刺客刺杀弘历,当时刘墨林跟在弘历身边,结果护主心切,被刺客所杀,那么这件蹊跷事件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刘墨林真的是为救弘历而死吗?背后的真相或许正好相反!

一、

雍正帝即位之后,因铁杆追随者不多,故不得不重用老八胤禩及隆科多等前朝旧臣。重用他们的同时,自然也会被他们所制衡,比如山西诺敏案、铸铜币案等等。

直到二愣子孙嘉诚告了御状,当场揭开了新朝铸铜币的黑幕,这才让雍正帝猛然醒悟,确实需要培养一些自己的人。

在这种基础上,他找到了老十三胤祥,并在老十三胤祥唯唯诺诺不敢赢棋之后,大发雷霆:

“不下了,总是和棋,没意思,允祥,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至此,兄弟俩才真正敞开了心扉,老十三胤祥也答应做雍正帝的十三太保,共同商议管理国家的大事,这之后不久,老十三胤祥就上了一条建议:

“皇上似乎应该着手发现,培养一批才俊之士……”

有了这个前提,这才有了雍正朝的开科取士,同时也在伯伦不归酒楼出现了一名神秘道士。这位道士相当精确地预告了本次科举前三名,这并不是说他多么神,实际上,他就是老十三胤祥派来的。而本次科举的前三名,王文昭、尹继善、刘墨林,也早就是内定人员。

后来这位道士在老十三胤祥去世的时候,还在府上出现过,五阿哥弘昼也举荐过他来给雍正帝看病,到最后,雍正帝送乔引娣去景陵时,乔引娣还劝雍正帝:

“贾道士送来的仙丹好是好,可是要慢慢地补才成!”

二、

而这批有志之士真正受雍正帝重用的,其实就一个人,他就是刘墨林!

当初年羹尧打了胜仗,进京时相当飞扬跋扈,惹恼了孙嘉诚,孙嘉诚跳着脚喊着要弹劾他。而被雍正帝派去调查孙嘉诚的人就是刘墨林,显然,此时的刘墨林是被雍正帝视为非八爷党的。

这件事之后,刘墨林俨然成为了雍正帝和弘历的贴身跟班,雍正帝下江南视察新政推行情况时,就带着刘墨林。弘历去河南处理田文镜引发的罢考事件时,也是带着刘墨林,包括后来弘历去江苏“避难”,带着的仍是刘墨林。

足可见刘墨林的地位,可以说,如果刘墨林不死,作为弘历的肱骨大臣。他下一步必然会进军上书房,甚至于可以混到跟张廷玉一般的地位。

但是,很不幸,他死了,死的莫名其妙,死的疑点重重……

他是死在八王议政逼宫之后,隆科多供出了弘时可能要杀弘历,于是图里琛急忙赶往江苏,弘历是救了,但刘墨林死了。

弘历回京后跟雍正帝汇报,劝雍正帝不要再追究这件事了,他也不想兴起大狱,但末了他加上一句:

“只是刘墨林可惜!”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推翻了他前面所有的话,什么不追究,什么不想让皇阿玛伤心,都是假的。他一方面想留下自己胸襟宽广,注重孝道,不想手足相残,另一方面却展露出内心的狠毒。

雍正帝辛辛苦苦培养这么多年的刘墨林,曾经因为李绂的事,俩人面对面哭着喝酒的刘墨林,自己打算留给弘历,辅助弘历的刘墨林,就这么没了?

三、

当然不能这么没了,所以他又问了弘历一句:

“他有什么遗愿吗?”

这么问也实属正常,但是弘历的回话,就显得不那么正常了:

“没有,对了,儿臣曾听他说过,就是对不起苏舜卿!”

假如刘墨林临死的时候,说了一句,自己对不起苏舜卿,那么完全正常,也属人之常情。但是弘历说的是,刘墨林曾经跟自己讲过,对不起苏舜卿,这就不正常了。

为什么这么说?

刘墨林人长的帅,这毋庸置疑,不然也不会被封为探花,能封探花者,都是容貌出众的青年。其次,苏舜卿也号称京城名妓,卖艺不卖身,那么多权贵都未能近她身,唯独刘墨林,凭借肚子里的那点墨水,一举俘获她心,第二次见面就宽衣解带了。

本以为俩人可以长相厮守,但没想到雍正帝力排众议,硬是点了刘墨林探花,当消息传到苏舜卿耳朵里,她其实是难过的,她担心自己跟刘墨林的缘分即将结束。

但是刘墨林再次冒着被戳脊梁骨的风险,执意要娶她为妻,甚至于老十三胤祥亲自来指亲,可谓仁至义尽,并无对不起苏舜卿的任何行为举动。

甚至于,雍正帝就因为刘墨林娶了苏舜卿的原因,竟然取消了延续近千年历史的贱籍制度,可谓是开了先河。

这一切的因素结合到一起,除非刘墨林能预感到自己会死,不然他没有一点对不起苏舜卿的地方。

显然,弘历说的这句话,是有问题的!

四、

果然,雍正帝是若有所思的,在此基础上,弘历再接再厉,又补上一句:

“儿臣有个请求……请皇阿玛赐苏舜卿一品诰命!刘墨林是因为儿臣才被歹人害死……”

这句话一出,再次衬托出刘墨林之死是多么的悲壮,是多么的不应该。同时,他们也必然清楚苏舜卿的为人,她爱的是刘墨林,刘墨林死了,她怎么可能会接受一品诰命而独活?

除了弘历的这一刀,护送弘历回京的李卫也补了一刀:

“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明知道八爷他们使坏、使绊子,还要加封他们亲王贝勒,这不是,到您这里麻烦了,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主子了!”

再加上老十三胤祥临死前说的这句:

“干大事者必须找替身为第一,只有继位的人,才能继续地干下去!”

就这样,弘时被雍正帝亲手处死了,后来弘历再见到雍正帝,不忘追问一句“三哥呢?”而图里琛偷偷使了一个眼色,也就证明,他的目的达到了!

是的,从结果上看,不管李卫也好、图里琛也好、弘历也好,他们说的话,做的事,都指明一个目的,那就是迫使雍正帝处死弘时。

而这其中最大的砝码,就是刘墨林的死,也可以理解成,刘墨林死了,弘时便死了。一旦他们两个人的死联系到了一起,那么再回过头来看刘墨林之死,那就真的疑点重重了。

五、

刘墨林何止挡过这一次刀?

当初刘墨林跟随弘历到河南视察田文镜推行新政时,弘历说了这么一句话:

“田文镜在这里推行新政,又做得过于操切,怎么能不受到人家的非议?”

刘墨林显然不知道弘历会这样说,于是只得顺着说:

“至理名言!”

但回京之后,弘历就变了,他当着雍正帝的面讲:

“让儿臣跟他们去斗,就算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

但是雍正帝怎么可能让弘历跟读书人斗呢,于是他马上拉出了刘墨林,刘墨林你也去过河南,你怎么说?

一个皇上,一个宝亲王,面对清流派质疑,竟然把刘墨林拉出来挡枪,刘墨林心里苦啊,但又不能不回答,他也算聪明:

“我这有个价目表,是我和宝亲王详查出来的……”

这时候给了弘历一个镜头,看得出他很生气,你刘墨林胆大包天,竟然把我拉出来挡箭!

就这样,刘墨林彻底跟清流决裂了,甚至他去送李绂,人家都不喝他敬的酒,再到雍正帝要升他官,他也不敢接受:

“皇上,科甲朋党一案,微臣的老师杀头的杀头,革职的革职,微臣却反而得到升迁,微臣何以立朝为官,何以在世为人?”

也就是在拒绝升官的这一刻起,刘墨林既没有向皇室靠拢,又无法退回到自己的清流大本营,他已经是进退两难了。

而刘墨林临死前除了弘历,还有其他人证吗?

没了,当时迎接弘历一行人的弘时问过李卫:

“逆贼抓到了吗?”

李卫回答是:

“奴才们失职,那些逆贼,都被人杀了灭口了!”

从剧中可以看出,弘历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杀掉了刺客,图里琛和李卫并没有赶到杀人现场。而弘历身手何其了得,当初他跟康熙帝练剑,都不落下风的,身手这么好的人,怎么会让刘墨林挡箭?

而且作为宝亲王,他身边的侍卫高手也绝不是吃干饭的,根本轮不到刘墨林出手保护弘历,而且也不会真的杀的不留一个活口。

正如老八胤禩被抄家时所说,比狠,你弘时怎么比得过弘历啊

所以,刘墨林的死,也就成了一个悬案,究竟是被弘时杀的,还是被弘历杀的,大家怎么看呢?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雍正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关注吧!

#钱币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