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自适应波束成形原理 波束成形的基本原理

2021-04-23知识0

无线技术的工作原理 假设满足天线传输窄带条件,即某一入射信号在各天线单元的响应输出只有相位差异而没有幅度变化,这些相位差异由入射信号到达各天线所走路线的长度差决定。若入射信号为平面波(只有一个入射方向),则这些相位差由载波波长、入射角度、天线位置分布唯一确定。给定一组加权值、一定的入射信号强度,不同入射角度的信号由于在天线问的相位差不同,合并器后的输出信号强度也会不同。智能天线是一种伸缩性较好的技术。在移动通信发展的早期,运营商为节约投资,总是希望用尽可能少的基站覆盖尽可能大的区域,这就意味着用户的信号在到达BTS(基站收发信设备)前可能经历了较长的传播路径,有较大的路径损耗(path loss),为使接收到的有用信号不至于低于门限,要么增加移动台的发射功率、要么增加基站天线的接收增益,由于移动台(特别是手机〕的发射功率通常是有限的,真正可行的是增加天线增益,相对而言用智能无线实现较大增益比用单天线容易。在移动通信发展中为扩大系统容量、支持更多用户,需要收缩小区范围、降低频率复用系数提高频率利用率,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小区分裂和扇区化,随之而来的是干扰增加,原来被距离(其实是借助路径损耗)有效降低的CCI和MAI较大比例地增加。

WCDMA通信系统发送端设计 摘 要 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WCDMA标准为背景?对空时处理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讨论?包括波束成形技术、接收分集和发送分集。关键词 WCDMA 空时处理 波束成形 分集空时处理技术通过在空间和时间上联合进行信号处理可以非常有效地改善系统特性。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对空中接口标准的支持以及软件无线电的发展,空时处理技术必将融入自适应调制解调器中,从而达到优化系统设计的目的。采用空时处理的方法,系统的发送端或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同时在空间和时间上处理信号,它所达到的效果是仅靠单个天线的单时间处理方法所不能实现的:可以在一个给定BER质量门限下,增加用户数;在小区给定的用户数下,改善BER特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信号的发射功率等等。1 空时处理方法由于移动台一般不适于用多天线接收,在基站采用多个天线进行发射分集,可以使移动台的接收效果和移动台用多个接收天线时的效果相比拟,所以本文主要围绕基站的空时处理技术展开讨论。2 波束成形技术波束成形技术(Beamforming?BF)可分为自适应波束成形、固定波束和切换波束成形技术。固定波束即天线的方向图是固定的,把IS-95中的3个120°扇区分割即为固定波束。切换波束是对固定波束的。

什么是波束成形? 在阵列信号处理的范畴2113内,波束成形技术就是从5261传感器阵列4102重构源信号,通过增加期望信源1653的贡献或抑制干扰源实现信号的分离。目前的波束成形主要分为经典波束成形和自适应波束成形两个方向。经典波束成形,需要已知信号来波方向,然后据此实现信号分离。因此需要在波束成形之前有很好的波达方向估计,否则性能会有明显下降。经典波束成形器主要有空间匹配滤波波束成形器和Capon波束成形器等.

#lms自适应波束形成#自适应波束成形原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