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魁星是什么意思? 魁星点斗原图

2021-04-23知识3

魁星阁的魁星 汉族民间谓魁星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03130主文事,魁星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奎星”的俗称,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即天枢(天枢/天枢 α Ursa MaJORIS,亦称:北斗一、纽星、天魁、贪狼、正星、秦、枢星、天蓬、阳明、阳明贪狼太星君)、天璇(天璇 β Ursa Majoris,亦称:北斗二、从魁、巨门、法星、楚、旋星、天芮、阴精、隔角煞、阴精巨门元星君)、天玑(天玑/天玑 γ Ursa Majoris,亦称:北斗三、禄存、令星、梁、机星、天冲、天冲、军市西北星、真人、囚宿、次桃花、真人禄存真星君)、天权(天权/天权 δ Ursa Majoris,亦称:权星、文曲星、北斗四、伐星、吴、天辅、玄冥、玄武、真武、玄冥文曲纽星君)。此四星除合称“魁星”外,亦被并称为“斗魁”。后道教尊其为主宰文运的神,作为文昌帝君的侍神。魁星信仰盛于宋代,从此经久不衰,成为封建社读书人于文昌帝君之外崇信最甚的神。七月七日为魁星诞。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充满书生气。可是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

魁星点斗的历代图 明代和清代有较大的差别。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魁》中,对“魁星点斗”作了详尽的描述: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寓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魁星点斗的吉祥图案和读书人信奉魁星的风俗早在宋代就有,而在明、清大为流行。通常在吉祥图案里把魁星画成一角站鳌头、一脚向上后踢的形象,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祥瑞。所谓“独占鳌头”,就是考试的第一名意思。还有的祥瑞图案是采用会意文字的形式,画面上有一蓝面的小鬼,一手捧墨,一手执笔,单足站立在鳌头之上。连鬼带斗,就是一个草体的“魁”字。中国吉祥图案清穆宗载淳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西安碑林著名收藏碑拓《魁星点斗图》、《魁星点斗刻石》,刻于清穆宗载淳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此图系清代马德昭书画,是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鳌”字上。取魁星点斗独点鳌头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古人文字游戏之作的名品!补充:魁星原指北斗星,《史记》曰:“魁,斗第一星也”。魁也为第一的意思,“魁星点。

古代天文异象 一:彗星袭月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遮住月亮的天象。古时候也称彗星为“星孛”、“蓬星”或“长星”,民间多成为“灾星”、“扫把星”,人们便把战争、瘟疫等灾难归罪于彗星的出现。《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630多年。二:白虹贯日白虹贯日,即白色的虹霓横贯太阳。这里的“虹”并不是彩虹,而是一种“晕”的天象。日、月光线通过云中冰晶发生折射或(和)反射而产生的位于日、月周围的光圈、光柱、光弧、光点的总称。晕的出现常是天气转变的一种预兆。天气谚语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等。古人认为白虹如刀,日为君王,预示着君王被威胁的征兆。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因此白虹贯日作为成语意为将有重大的变革发生。三:荧惑守心荧惑指的是太阳系中的火星,因其荧荧似火,行踪不定,得此称呼。“守心”的“心”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心宿由三颗星组成,古人认为这三颗星,分别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员。“守心”是指火星在顺行和逆行的转折期间看似行进速度较慢,这个缓慢的转向过程叫做留,留在心宿区域。

#魁星点斗原图#马德昭魁星点斗真品图#魁星点斗写法#魁星点斗笔筒价格#魁星点斗挂法宜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