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18人半年移送执行案1.1万余件 ,怎么办到的?

2020-07-28新闻12

法院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在司法体制改革中,中山市第一法院近年来经过不断磨合、完善、流程重造,打造出一套成规模、成体系、成建制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其中,仅18人组成的社会化执行服务团队,今年上半年完成11248件执行案件的辅助事务并移送给执行部门,助力执行法官做好专业事。

执行查控外包,一个案件移送不超过15天

在中山市第一法院办公大楼11楼,120多人在这从事录入、流转、送达、分案、归档等工作。他们不是法官,不是书记员,也不是司法辅助人员。这120多人全部是审判服务外包人员。

梁瑞雯是市第一法院外包服务中从事执行辅助事务小组的组长。每一天,她的工作内容是带领执行查控小组17人,从收执行案件到移案给案件承办法官。为确保案件早日结案,执行辅助事务小组移案周期非常短,一个案件不超过15天,同时还要保证案件信息的准确。

在司法体制改革之前,执行法官要带着助理从收案开始阅卷、制作失信限高文书、工商查询等一系列工作。如今,执行查控工作流程都交由社会化的辅助团队负责。梁瑞雯介绍,执行查控小组共有18人,分别在9个岗位工作。

每一天,执行辅助事务小组有专人录入前一天立案的相关数据。接着,2人负责核对执行文书,2人负责制作失信限高文书,再由专人对被执行人的登记财产(主要指银行存款、房地产、车辆、股权等),通过制函和表格发往国土、工商、交警、各银行协查。进行工商查询后,辅助人员接着再制作相关文书,并将案件移送给相关的执行单元。

审判辅助见成效,18人半年移案1.1万余件

“因为案件量比较大,去年我们收了20325件案,移送21188件,我们的人手就只有18个人,要工作流程走得顺,要组员配合得好,是要从方方面面去思考与协调。”梁瑞雯说,每天,她需要知道新收案量多少,了解各反馈信息到了哪个阶段,再分配工作,还有组员之间的沟通问题等要协调解决,哪里需要我帮忙我就去哪里,还要负责统计周报表月报表。

梁瑞雯表示,这份工作虽然高强度,还得经常完成一些琐碎的环节,但是能尽快让法官们专心做专业事,能为每一个案件早日实现公平正义贡献一份力量就是最大的满足。

市第一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社会化解决操作性事务将法官从立案到归档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解决了以往法官大包大揽的问题。同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向社会分离事务,实现精细化分工,购买社会服务与集约化管理、信息化有机结合,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9年,中山市两级法院继续深化司法责任制及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并加快智能化诉讼服务中心、智慧执行管理平台、网上立案、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减轻群众诉累,提升审判质效。市第一、第二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后数量分别精简47.83%和52.38%.

由于第三方机构对委托事项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注重对各岗位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审判服务外包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和效率越来越高。今年上半年,中山市第一法院社会化执行服务团队完成11248件执行案件的辅助事务并移送给执行部门。(来源:中山日报)

#案件#法院#法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