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和解少阳名词解释

2020-07-16知识9
什么叫邪郁少阳 下午好!邪郁少阳是中医对临床病理变化描述的一个名词。出于《伤寒论》中对伤寒之邪气,郁阻于少阳的病机表述。多指邪气郁阻于少阳所主的半表半里之间,以寒热往来、口苦... 什么叫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是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的一种热型,其热时自热而不觉寒,其寒时自寒而不觉热。与恶寒发热的寒热同时并作不同。《类证活人书》:“往来寒热者,阴阳相胜也。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其病机是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而致。拓展资料:病因 ①邪入少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兼有心烦喜呕,不思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边红,苔薄白,脉弦数。②湿热郁阻往来寒热如疟,口渴心烦,脘闷,腹胀,呕恶身热,午后较重,入夜尤甚,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苔黄白而腻,脉弦数。③疟疾寒热往来,反复发作,发有定时,先恶寒,甚者寒战,继则壮热,最后汗出通身,热退身和,同时伴有头痛如裂,周身乏力,肢体疼痛,口渴引饮。如此反复发作,脉弦。辩证施治 1.邪入少阳(1)证候伤寒表邪不解,邪气往里传,但未入里,而在表里之间。此时正邪相争,就会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这种邪气在表里之间,中医把它叫做少阳病。此病既不在表,也不在里,所以,发汗、清里均当所忌。(2)冶则清解邪热,和解少阳。(3)主方小柴胡汤随证加减,灵活化裁。(4)方药柴胡、黄芩、生姜、半夏、党参、大枣、甘草。2.热入血室(1)... 出现半边脸和舌 你好,你的情况可能是服用药物引起的过敏症状,如果没有缓解的情况,就要到医院检查的。建议你可以服用扑尔敏治疗过敏看看,平时注意休息,症状没有减轻就到医院检查看看 伤寒少阳证的名词解释? 伤寒是古代医家对于外感疾病的统称,有广义和狭义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433633335区别,广义上来讲,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狭义上就只是指外感风寒之邪,此处的伤寒和西医的伤寒概念完全不同,不能混淆,伤寒少阳证,伤寒少阳证是六经病之一,外感病邪在半表半里所致的症候,以口苦、目眩、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多呕、默默不欲饮食为特征。伤寒是古代医家对于外感疾病的统称,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上来讲,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总称,狭义上就只是指外感风寒之邪,此处的伤寒和西医的伤寒概念完全不同,不能混淆,伤寒少阳证,伤寒少阳证是六经病之一,外感病邪在半表半里所致的症候,以口苦、目眩、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多呕、默默不欲饮食为特征。少阳证或来自太阳,或疾病时起与少阳证,乃因气血衰弱,邪气内入,于正气相搏,于少阳经所致,有在经在腑之分,少阳侵正胃邪气内入少阳经表现的证候,多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和苔白或薄黄,脉弦。少阳证或来自太阳,或疾病时起与少阳证,乃因气血衰弱,邪气内入,于正气相搏,于少阳经所致,有在经在腑之分,少阳侵正胃邪气内入少... 广告传播的二次创造性原理 参考答案:指的是广告传播是一个完整的创造性过程。这种创造性不仅表现在传播者在广告的设计制作,选择传播途径等方面,还体现在广告信息的接受者方面。广告信息的接受者会... 阳郁厥逆 也就是阳盛格阴.阳气过盛,入侵阴经.导致出现假外寒的症状,其实病根却是阳气过盛,郁积在经脉.本是热病,但四肢冰冷,是为厥逆.可以用四逆散治疗【方名】四逆散【出处】《伤寒论》【分类】和解剂-调和肝脾【组成】柴胡(6克)枳实(6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方诀】【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用法】水煎服。【禁忌】斟酌。【加减】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泄利下重者,加薤白。【方论】本方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方解】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 下焦湿热有什么症状怎 您好,下焦湿热证是指湿热邪气引起肾和膀胱的蒸腾气化失常,大小肠的传化糟粕功能异常所表现出来的浮肿、蛋白尿、血尿、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口... 自学中医从何学起? 现代学习中医这些中医名词必须懂,懂了这些中医名称就对中医有了模糊概念了,有了个方向性了,在这个基础上研读中医四大经典,用中医理论辩证论治5-10年的病,你就是一名合格的中医大夫了。在中医大道上尽情的奔跑吧… 第一章 导论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2.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4.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2.阳胜:多指阳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阳热亢盛的临床症状。3.阴胜:多指阴邪偏胜,故表现为一派阴寒至盛的临床症状。4.阳虚则外寒:因为阳虚,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寒即出现的虚寒征象。5.阴虚则内热:由于阴虚,无力制约阳热而出现的虚热征象。6.阴阳互损:一是阴阳偏胜伤及对方;二是指人体内正气(阴阳二气)的任何一方出现了虚损不足,招致对方受损伤的病理现象。7.实则泻之:阴或阳的一方... 两胁痛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证名。见《慎斋遗书》卷九。由邪袭少阳,肝胆湿热蕴结,或痰瘀阻滞所致。治宜和解少阳、行气行血、化瘀祛瘀等法。 中医名词“八法”是什么意思?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法。古人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将用药的方法分成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又称为中医八法。...

#健康#养生#伤寒#中医#脉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