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赵贵贞:负担轻了 生活好了

2020-09-01新闻7

赵贵贞向记者讲述脱贫后的生活

记者在采访赵贵贞

8月20日,一夜秋雨让气温骤降至27摄氏度。迎着凉爽的风,记者来到了梁园区刘口镇当店王村。

来到村室,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处青砖垒墙、白灰勾缝的特色建筑。这是当店王村史博物馆。博物馆门头正上方有一个繁体的“當”字,带有乡愁情怀的馆藏文物及史料壁画,讲述着这个老村曾经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百年记忆。村干部介绍,据史料记载,有千年古镇之称的刘口,曾经是黄河南岸的主要码头、大宗商品储备地,清末时期的当店王村则是远近闻名的商人筹钱地,该村开设有多家当铺。

赵贵贞大娘住在村里的一个大院里,房前屋后有小花园,院子里种的有石榴、竹子和其他叫不上名字的野花。“我喜欢种点花花草草,看着舒服。旁边还有我的一块菜地,种点时令蔬菜。”赵贵贞今年75岁,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岁数。她现在也确实过得安逸。“家里有八九亩地,除了自己留了一亩外,其他都租出去了,一年租金有5000元。留下的地我种粮食,够自己吃的了。我现在想干就干,不想干也饿不着。”赵大娘笑呵呵地说。

赵贵贞的地是被租去立发电板。2015年,当店王村招商引进了林洋光伏发电项目,租用村民的河滩荒地,较群众开荒种植人均年增收800元。这个产业扶贫项目目前是河南省最大的平原光伏发电项目,占地总规模3200亩,日均发电26万千瓦时,可供周边8个乡镇每天的生产生活用电。

一进赵贵贞家,最先看到的就是挂在墙上的瓷砖画。画上高楼林立,路面宽阔,车辆川流不息,“美好家园”四个字在画面的最上方。院里除了5间旧房子外,还有两间新盖起来的屋子,气派的欧式铜门,家具一应俱全。“这是给孙子盖的,盖好还没多长时间,屋子还有味,他大学毕业也到了该找对象的时候了,没房子不好找。”赵贵贞操劳了一辈子,一直闲不下来。

赵贵贞家当年因病致贫。她本人有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等慢性病。她老伴肝硬化,治疗几年不见好转,最终发展为肝癌去世。她的儿子有精神疾病,40岁便去世。儿媳妇在生完孩子后没多久就不知所踪,赵贵贞既要照顾孩子,还要照顾两个病人,以前的日子非常难熬。“我儿子从14岁检查出来毛病,我们就一直带着他看病,这么多年花的钱,都够盖两栋二层楼的。我老伴从患肝硬化到去世,我们也是四处治疗,到郑州做的手术,但最后也是不行,花了也有20多万。我两个女儿一个嫁到了山东单县,一个就在刘口,两家也都不是很富裕。那些年,求亲告友的借钱,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了……”说起心酸往事,赵贵贞情绪十分低落。

几年前,老伴和儿子相继去世,只剩下了赵贵贞和正在上学的孙子。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赵贵贞医疗、低保、养老、到户增收等方面享受到了国家的扶贫政策,她的孙子上学期间也获得国家的助学金。“我一个月要拿200多元的药,现在只花三四十块钱。薛书记和工作队员经常来家里,鼓励我们,给了好多次钱,还帮我孙子找工作。孩子去年从商丘师院毕业,现在在市区里一家公司上班,安变压器、通线路,能自己养活自己。和以前相比,我现在感觉很轻松,心情好,身体也好。”赵贵贞说。

“我大姐是退休教师,在新疆那边。她感觉我们几个就我过得不好,经常给我买东西,我手上的银镯子、金耳环,还有衣服、鞋,都是大姐给买的。等过段时间我就去新疆看她,那边是个好地方,我去了多住些日子。”赵贵贞现在是没有负担,生活越过越好。

#扶贫#赵贵贞#负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