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孩子总说不,还总对着干?面对第一反抗期,家长需要学会这几招!

2020-09-02新闻18

在大众印象里,叛逆期应该是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才会有的现象,但其实不然。

孩子在2-4岁就可能有“叛逆期”,这也是国外家长们把2岁以后的孩子称为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的原因之一。

▲2-4岁的叛逆期又叫“第一反抗期”。

顾名思义就是孩子会对你的绝大多数行为予以否定,他们会毫无理由地拒绝或反对你,跟你“对着干”。

什么是第一反抗期?

这时的爸爸妈妈们会发现,自己家里好像养了一个ETC一样,天天在那边自动和你抬杠。

所以,这个年龄段的有些孩子在家长眼里就成了“皮大王”、“不听话”。有些脾气火爆的爸妈甚至可能直接进行物理教育。

为啥孩子2-4岁就会叛逆?

1-发现“语言的力量”

当孩子第一次对你说出“不”时,他们成功地避免了他们不想做的事情。随着语言功能的日渐完善,孩子就会发现“语言的力量”。

这种力量对孩子来说非常新奇,他会发现:自己说的话不仅能表达感受,居然还能够决定爸爸妈妈的行为。

孩子凡事都对你说“不”,很有可能是在享受这种“权力”,这也是孩子独立性、自主性发展的一个体现——试图摆脱父母的支配,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行为。

2-自我意识过剩

下面说的情况一般发生在2岁以上的孩子身上。

这个阶段宝宝觉醒了自我意识,可以从很多行为中看出来:

不喜欢别人随便碰“我”;

“我”的东西不许别人拿;

其他人都要听“我”的;

“我”的事情“我”自己决定;

“我”只吃“我”喜欢吃的东西;

“我”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别人帮忙;

玩具不能离开“我”的视线,走路也要拿着;

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是孩子将要开始初步独立、自主的信号,家长们应该感到高兴。但自我意识过剩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过剩指的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光是孩子这样也还好,但如果家长也这样的话,就会让双方陷入“自我意识死循环”——亲子双方都无法做到共情,不能为对方着想。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双方的对话过程中频繁出现“凭什么”三个字。

凭什么我要听你的?

凭什么要我去做,你自己不去做?

凭什么你说了我就要做?我就不!

双方的自我意识过剩,往往是绝大多数家庭矛盾的起点。而且不仅是亲子,夫妻、朋友、长辈晚辈、兄弟姐妹之间都是如此。

3-孩子的单向思维

什么是单向思维?

通俗的讲就是“一根筋”,当然不是指各位家长的宝宝不聪明,而是说孩子会很容易钻牛角尖。

对于在“第一反抗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是非常单向且线性的。自己认定的事情很难被旁人所改变,所以不管大人怎么劝,他都不会听,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

比如,有很多孩子去餐厅吃饭,结果想吃的那个没有了,这时无论你怎么哄怎么劝,孩子都只想吃原来那个,继而哭闹不止。

家长该如何妙对“反抗期”?

讲又讲不听、听又不听劝、凡事都say no……爸爸妈妈该怎么应对呢?

★家长要学会“示弱”

首先我们知道了,很多时候“第一反抗期”出现的源头是孩子发展出了自我意识。那么针对这一点,家长可以适当地去“示弱”,来处理孩子的无理取闹。

你可以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看着孩子说:“妈妈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你帮我一个忙可以吗?”

这个时候十有八九孩子会被你吸引注意力,从而放下手机或是玩具。

这时再用请求帮助的口吻,提出对孩子的要求,你可以说:“我们先洗澡上床,帮妈妈敲敲背好不好呀?”

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他们非常渴望认同感和被需要感,这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有用”。只要语气合适,他们会很积极地完成你给出的任务或指令。

★使用安静的力量

这个方法可以和上面的方法可以结合在一起用: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很吵闹,你想让他安静下来的话,千万不要用更大的嗓门试图去压制孩子的声音。

你可以握住宝宝的手,然后温柔地看着他,用偏小的音量说:“这么大的声音会把我们的秘密都让别人听到的,我们小点声音说话好不好?”

试试看,作为一个妈妈告诉你,这个方法真的屡试不爽——每个孩子都想保守自己的秘密。

★拒绝硬碰硬,尝试转移注意力

谨记:在孩子不是100%安静的情况下,不要讲道理或下命令,没用。

不如,试试看“注意力转移法”。

比如你的宝宝大晚上刷了牙之后,还想吃饼干吃冰淇淋,你可以转换一个思路,将话题从零食转到睡前故事上,你可以和宝宝一起即兴讲一个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月亮上有个大大的冰淇淋先生,他负责让月亮围着地球转。可是每到白天的时候,太阳就会把冰淇淋先生融化了,他就没办法让月亮转起来……如果宝宝是冰淇淋先生的话,你会有什么办法呢?

这个方法不难,你只需要开个头,哪里讲不下去了就让宝宝参与进来一起想。这样孩子就会很顺利地跟着你的思路走,想吃冰淇淋的“执念”自然而然就放下了。

★“搞定”单向思维

拿上面的例子,孩子的单向思维只“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他偏执的只是“冰淇淋”这个概念,并不在乎他最后能不能真的吃到冰淇淋。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时候孩子吵着闹着要什么东西,爸爸妈妈买了以后孩子又不想要了。

归根结底是因为“单向思维”在作怪,具体表现起来就是喜欢说“不”,并且有些偏执。

所以注意力转移的方法非常重要,方法也很多,只要是能够转移注意力,或者干脆避而不谈的冷处理方法,都可以避免矛盾和冲突升级,并安置好孩子的情绪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