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信阳市:以“心”换“新”,他是小区里的“老黄牛”

2020-09-04新闻7

走进平西街道豫和苑居民小区,花木扶疏、秩序井然,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带着孩子、唠着家常,闲适自得、其乐融融。看到这样的场景,很难把它和印象中的“三无”小区联系在一起。

这要是在以前,风一刮垃圾灰尘满天飞,我们可不敢坐在院子里乘凉。能有现在这样,得多亏了我们小区的‘老黄牛’”豫和苑的居民笑着说道。

居民口中的“老黄牛”名叫黄乃义,今年59岁,是有着20年党龄的退休老党员。现在的他,可算得上是小区里的“名人”,小区里的居民只要一提到他,都是赞不绝口。

“说句实话,刚住进来的时候,这小区环境比农村还不如”正在修缮小区花坛的黄乃义,放下手中的工具,回忆起几年前小区的模样,不禁摇摇头。

豫和苑小区始建于2013年,目前有126户居民。自小区建成以来,就是不折不扣的“三无”小区。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区的人居环境每况愈下,卫生无人打扫、车辆乱停乱放、进出道路坑洼狭窄,私搭乱建、飞线成网现象严重,没有监控和路灯,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眼瞅着越来越糟糕的小区环境,身为老党员的黄乃义坐不住了。

“我是个爱干净的人,最看不得的就是小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我便写了个倡议书,号召大家众筹卫生费,聘请保洁员,先把小区的环境卫生搞上去!”黄乃义笑着说。

尽管每家每户需要交纳的费用很低,但一开始很多居民互相不了解、不信任,倡议书发了出去,响应的人却不多。在了解到小区的住户中退休干部、在职党员较多,他换了个思路。“能不能把这些老党员、老干部先发动起来,通过他们的力量引领带动小区的居民参与共治共建”。说干就干,他先找到了陈联章和其他几个老党员、老干部,说动他们一起每天挨家挨户上门做解释,不计报酬、不辞辛劳,踏破了脚皮、磨破了嘴皮。慢慢地,一些群众被他们的行为所触动,也开始陆续的交纳卫生费。为了更好的与邻居沟通交流,黄乃义还在小区居民间组建了微信群,征求大家意见,公开账目明细。最终,黄乃义的举动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之前那些不愿交纳卫生费的居民,也转变了小区治理“等、靠、要”的思想,纷纷参与进来。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黄乃义心中便有了数。清理自家门前堆放的杂物、拆除院内私搭乱建的棚子、清除小广告、铲平小菜园......在黄乃义的号召和带领下,小区的环境卫生焕然一新。“老黄牛”这个称呼,也就从那时起在居民中叫开了。

“小区这么大,杂事也多,只靠个人的力量根本就不行”,今年8月,借着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的东风,豫和苑小区在市司法局和平西街道党工委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功能型党支部和居民自管委员会,黄乃义被推选为书记、主任。

“以前组织邻居们商量解决点啥事,总让人感觉名不正、言不顺,现在有了街道和社区的支持,再给邻居们搞服务,我心里有了底气”黄乃义笑着说。

通过支部和自治会,黄乃义把大家组织到一起,针对小区内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想法、征求意见、寻求对策。同时,一边积极与街道社区沟通,整合小区公共资源,一边与开发商协商,将部分车库改造为“红色港湾”,让党员群众有谈心、交流、议事的好去处。此外,在市司法局的“五包一帮”下,小区安装了路灯和监控,规划了停车位,立起了围挡......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以前人家问我们住哪,我们都说在台北城上城附近,感觉说自己住在豫和苑有点丢人。现在我们可以直起腰干跟别人说我家住在豫和苑了”。

小区的“老黄牛”通过党建引领,激发居民自治热情,让“三无”小区疏“堵点”、连“断点”、畅“结点”,探索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路子。看着昔日脏乱不堪的小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起了大变化,居民们的脸上都乐开了花。

#退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