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他帮助红军强渡大渡河,却沦为奴隶,31年后获彭老总亲自接见

2020-07-27新闻12

大家都知道强渡大渡河一仗,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关键一战。直接参与指挥这次强渡行动的营长孙继先,在 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而红军之所以能强渡大渡河成功,除了红军战士英勇作战之外,还得益于当地船工的大力支持。

其中帅仕高就是这批船工中的领头者,那么帅仕高是谁?他后来怎么样了?咱们接着往下看。

帅仕高,生于1911年,是四川省石棉县人,以船工为职业。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大渡河时,面临两个困境,第一个:大渡河周边地区的船只,大多被敌人收缴销毁。第二个: 敌军大批兵力正在向大渡河扑来。要想尽快脱离险境,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渡过大渡河。

在这生死存亡之刻,红军幸运地找到了渡河船只和帅仕高等人,帅仕高见红军纪律严明,十分敬佩红军队伍 ,就答应了帮助红军。

强渡大渡河战斗打响后,面对对岸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帅仕高无所畏惧,他和其他船工一起娴熟地驾驶着渡船载着红军勇士 ,向对岸冲去。在强渡途中,由于船只小,河流急,多次遇到危险,深谙水性的帅仕高就跳下船,用肩膀抵住船舷,确保船只平稳,可以说,在红军强渡大渡河中,帅仕高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强渡大渡河胜利后,帅仕高跟随红军到达泸定。彭老总见到他后握着他的手表示感谢,并送上8块大洋。

不久蒋介石得知红军渡过大渡河后,雷霆大怒立即下令追究大渡河守军责任。而当地守军则把怒气浇到了帮助红军渡河的船工身上,下令抓捕帅仕高等人。

幸运的是,帅仕高提前从老乡口中得知消息,立刻逃出家乡。而他的家人则受到牵连:父亲被抓受尽折磨,母亲盼儿回家遗憾离世,哥哥姐姐则被挂上“通匪”的罪名,在惶恐中度日。

帅士高逃出家乡后,一路隐姓埋名,最终流落到冕宁县大凉山嘎基彝族部落,为了糊口,他卖身为奴进入一户彝族奴隶主家,专门给奴隶主人放牧养马。

在奴隶主家的日子里,他以马棚为家,吃住就在破草堆上,穿着破烂的蓑衣,蓬头垢面,马棚里浓重的潮气,导致他的一只眼睛失明。

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剿匪作战,部队正好打到大凉山嘎基彝族部落,帅仕高得知此次的部队正是当年的红军时,就热情地讲起了当年帮助红军抢渡大渡河的往事,并积极为解放军带路进山剿匪。

这则事迹,被一名随军记者登报宣传,而时任西康军区副政委的鲁瑞林正好看到这篇报道。于是他立即派人核实,在确认这名“奴隶”就是曾经为红军立下大功的帅仕高后,立即上报军区,并将其接回家乡,给予妥善的安置。

彭老总得知帅仕高还活着并被找到的消息后,也十分激动。1955年在纪念强渡大渡河20周年纪念活动中,帅仕高受邀参加。

1966年,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彭老总担任西南三线建设第3副总指挥,他来到四川后,依然没有忘记当年的老船工帅仕途高。在得知帅仕高正在医院治病时,彭老总专门前往医院看望帅仕高。

有趣的是,彭老总见到帅仕高后,并没有亮明自己的身份,他热情地握着帅仕高的手亲切交谈,并郑重行了一个鞠躬礼,面对眼前这位似曾相识的大人物,帅仕高连忙回礼并说:“不敢当。你们红军打白狗子,也是 为我们老百姓过好日子呀。”

当身边工作人员告诉帅仕高老人,这位眼前的大人物就是当年在泸定分别时送他8块大洋的彭老总时,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看望帅仕高老人后,彭老总住进了当地简陋的招待所,帅仕高得知大名鼎鼎的元帅住在招待所,不顾眼疾摸黑前往,彭老总再次接见了他,两位老人又一起回忆畅谈了当年的往事。

而此时距离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已经过去31年。

此后,帅仕高在家乡安度晚年,一直到1995年去世,享年84岁。2007年,帅仕高入选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新闻人物特别奖。值得一提的是他有个孙子叫帅飞,后来也参军入伍当了人民子弟兵,并义务讲解当年爷爷的故事,宣传红色精神,让我们向帅仕高老人致敬!

#红军#彭老总#强渡大渡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