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秋分养生,失眠的人如何度过“多事之秋”?很多人都不知道!

2020-09-23新闻4

一转眼,夏天过去了,一阵阵凉风,吹得人微冷。

今天是农历八月初六,秋分。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讲:“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过后,我们就要进入昼短夜长的时期。

秋分养生,失眠的人如何度过“多事之秋”?很多人都不知道!

1、秋分养生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过了秋分,每一场雨都会让温度更低。

到了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往收敛变化,我们也应当顺应自然规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秋分养生,应注意睡眠、饮食、精神调理。

秋分养生,失眠的人如何度过“多事之秋”?很多人都不知道!

饮食:润肺生津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皮肤干燥、干咳、声嘶,饮食要以润肺生津为主。

如银耳、秋梨、柿子之类,或每天适量饮茶。

精神:保持平和

当秋分过去,日照减少,暮色渐早,人难免会有种垂暮的错觉,此时应警惕精神与心理上的变化。

保持心态平和,多留意身边美好的事物,或饮茶静心。

睡眠:早睡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分过后,昼短夜长,休息以早睡早起为佳。

2、早睡早起

过了秋分以后,应该怎么顺应天气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作息和睡眠时间呢?

中医学秉承道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提倡人应该根据四季阴阳的变化,调整、调节人的作息规律和身心活动。

并总结出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调神原则,达到与天地同步、和谐共振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的效果。

秋分养生,失眠的人如何度过“多事之秋”?很多人都不知道!

那么,几点睡觉才算是早睡呢?

在古代,人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戌时,也就是晚上7点到9点被称为黄昏;亥时,也就是晚上9点到11点被称为“人定”。

人定,就是说人应该安定下来,准备睡觉了。

古语说“知止曰定”,知道停止才叫定,也就是说,在晚上9点以后,人们就应该准备入睡了。

当然这只是古人的作息时间,现代人想要9点睡觉很显然不可能。那么我们可以最晚什么时候睡觉呢?

按照中医学的理论,无论春夏秋冬,人再晚睡也不能超过晚上11点子时。

这样第二天醒来,会觉得很清爽、很解乏,也就是说,人的新陈代谢会达到最好的效果。

秋分养生,失眠的人如何度过“多事之秋”?很多人都不知道!

3、为什么醒来后还是无精打采?

有人如果不早睡,但是睡了足够多的时间可以吗?其实这是典型的一厢情愿的想法。

大家都知道,播种庄稼要赶农时,如果你耽误了农时,就算足足让庄稼长够了时间,到最后也没有收成。

人身也是个小天地,它有自己的变化规律,而且这种变化规律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这种变化规律是与天地自然同步的。

人的新陈代谢,产生新的气血,排泄痰浊瘀血,都跟庄稼一样,都需要应时而动。

我们都知道,晚上吃了饭,第二天早晨会饿,这说明晚上睡着的时候胃肠把它消化了。

有些人晚上喝了水,第二天早上起来会去小便,这也说明身体会把水转化成津液,把废水转化成废液排出去。

秋分养生,失眠的人如何度过“多事之秋”?很多人都不知道!

如果没有得到很好休息的话,这种新陈代谢就不会同步完成。

所以,很多人睡着了以后这些工作都没有做,早晨起来打个嗝儿还能闻到昨天饭的味道,因为他的胃没有蠕动;

很多人半夜不停起来去小便、起夜,说明他的肾脏对水液代谢的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起来。

所以,尽管你睡足了时间,醒来之后依然是浑浑噩噩、无精打采,说明你新的气血都没有产生出来。

许多人认为养生等于变老。

其实养生不分年龄,而是对健康负责的态度。

每一个节气,都象征着气候的变化,顺应节气养生,才是对自己身体负责任。

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饮食润肺,精神保持平和,这是秋分养生的关键。

#生活养生#失眠#早睡早起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